勉强及格. 这部加拿大英语片拍的更像欧洲电影,调子放的比较压抑,不过它还是有些酷炫的设计,比如男主在搀扶一个残疾退伍兵后扔掉帽子就不当公交司机了、团伙成员当初在监狱的第一次相见,以及全片前半段多次出现的爵士配乐——它在营造四五十年代的氛围上倒是做出了洛城或是芝加哥的古旧感觉. 本片改自真实故事,有战争创伤症状的退伍兵,不甘平凡工作,但想加入演艺界又没有门径,不过却因此有了化妆抢银行的创意,声名鹊起成反英雄偶像,并通过入狱组建自己的团伙. 电影在节奏把握上是动态的,首次越狱略写,第二次就详写,这既能让观众没那么容易看透,也符合本片主题的要求. 男主原型最终还是做回了司机,这像一曲挣不过命运的哀歌. 因取自真事,材料选择上编导时有手足无措感,比如男主经媒体渲染成为偶像的原因何在?那个查案的探员也没什么表现拍《吹响悠风号 合奏比赛篇》的那个弱鸡导演捣鼓出来的新片,这回的剧本总算是好了一点,不用老尬聊了. 这片子属于《吹响悠风号 合奏比赛篇》、《吹响悠风号 合奏比赛篇》同套路,布局者的动机是社会学研究,不过男主杀了一圈社会学家的最后镜头透露本片可能有续集,也就是说真相尚可能有变动. 一家开在哥伦比亚的美国公司,整栋大楼突然封闭,陌生声音要求职员们互杀,流程设计的相对比较简单,在极端情况下依然遵守社会规范的主角二人组(他俩坚持不杀人,动手也是为了复仇)和试图遵从杀人指令来解决问题的管理者一伙的对立,这种二元划分未免太突出创作者立场了,就这种映射人类社会竞争本质的乱杀题材来说,美国人做的放不开,总是弘扬. 有的配角做了铺垫后突然死亡,效果不错,但有的铺垫了以后却总不死,让人急躁. 杀人场景也没什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