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接下来的四名患者都死了,吉本放弃了这台机器。此后,它流落到明尼阿波利斯外科医生沃尔顿·李拉海(Walton Lillehei)手里,李拉海对它做了技术上的改进,同时也改良了外科手术的技术。李拉海引入了一种称为控制性交叉循环的改进方案,把患者跟临时的捐赠者(多为血缘亲近的家人)连起来,在手术期间,后者的血液循环供应给患者。这项技术的效果非常好,李拉海成为公认的心脏外科手术之父,得到了许多赞誉,实现了经济上的成功。只可惜,他的私德不够理想。1973年,他因五项偷税罪名外加极具想象力的记账手法被判有罪。除此之外,他还把付给妓女的100美元报酬申报到慈善税收减免项目里。
虽然心脏外科手术让医生们得以纠正此前许多无法解决的缺陷,但却不能解决心脏不正常跳动的问题。后一种情况需要的是如今通常叫作起搏器的设备。1958年,瑞典工程师儒尼·艾尔姆奎斯特[21](Rune Elmqvist)跟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外科医生阿克·森宁(Ake Senning)合作,在自己家的餐桌上制造出了两台实验性心脏起搏器。第一台插入了43岁的患者阿恩·拉尔森(Arne Larsson,他本人也是一名工程师)身体里,由于病毒感染,他心律失常,濒临死亡。几小时后,设备就失效了,其后插入的备用起搏器坚持了三年,虽说这期间它经常崩溃,电池每隔几小时就得重新充电。随着技术的进步,拉尔森多次安装新的心脏起搏器,继续活了43年。他于2002年去世,享年86岁,比救了自己一命的医生森宁和工程师同行艾尔姆奎斯特都长寿。第一台心脏起搏器大约有一包香烟的大小,到今天,它的体积不超过一磅硬币,可以持续运行1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