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大规模内战的爆发,在国共两党截然对立之下,中间势力也无法再保持中立,出于自身不同的利益考虑,他们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也在不断分化和变化。政协之后,青年党即与中共拉开距离,在诸多问题上支持国民党,其后参加制宪国大和政府,成为国民党的政治盟友。1947年9月,曾琦在青年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声称:“自政协会议以来,共党存心破坏,无所不用其极。青年党力谋团结,与国民党政策固无二致。因而参加国大,参加政府,在与国民党合作之下,而使国家臻于富强之境。”民社党成立后,政策方针也逐渐脱离民盟路线,虽然在参加制宪国大和政府方面几经犹豫,但最后仍决定参加。民社党领袖张君劢历史上与国民党有过节,本人虽没有参加制宪国大和政府,但仍公开指责“共产党不合作之心已昭然若揭,必诉诸武力而后快,吾辈局内人,孰为戎首,未能为之讳也”。继青年党之后,民社党成为国民党的又一政治盟友。
作为一个整体,民盟与中共日渐接近,并在诸多问题上与中共保持一致立场,反对国民党,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拒绝参加制宪国大。这其中既有民盟自身的因素——因为青年党和民社党的退出,民盟组织的总体构成有较大变化,与中共有历史关系的第三党和救国会派占据了重要领导地位;也有中共的因素——中共对民盟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并在有关实际利益的问题上(如政协和国大代表的席位)对民盟表示支持;还有国民党的因素——国民党将民盟视为中共的政治盟友,予以打击迫害,促使民盟为其自身利益而不断向中共靠拢。